中学生综评网

视听栏目

更多资讯

  • 万众一心传递力量
    万众一心传递力量

    万众一心传递力量【思想品德】笔尖轻触红绸,每一笔都是承诺的印记。冬日的厚重外衣下,是炽热的心跳与无声的誓言。人们俯身书写时,肩与肩的靠近让温暖流动;抬头相视时,眼里的光点亮了整个空间。红与黑交织的画卷上,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无数双手共同托起的信念——当个体的名字连成星河,便成了照亮前路的火炬。这,便是团结最美的模样。

  • 参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有感
    参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有感

    参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有感【思想品德】少年们伏案执笔,将满腔热忱倾注于字里行间。红色信笺承载着对军人的崇高敬意,笔尖流淌着青春的爱国誓言。这一刻,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,在少年心底播撒下报效祖国的信念火种!

  •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先行
   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先行

   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先行【思想品德】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赤诚的热情,少年们用坚定的目光传递着爱国信念。他们以行动诠释责任,用热忱书写担当,在成长路上让爱国情怀生根发芽。这就是新时代少年最美的模样——心怀家国,志存高远!

  • 埋下一个大学入党梦
    埋下一个大学入党梦

    埋下一个大学入党梦【思想品德】青春的热血在胸中激荡,少年们目光如炬,站姿如松,用坚定的信念浇灌理想的种子。他们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,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,在成长中积蓄力量,静待梦想绽放的时刻。

咨询电话

15842781290

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07号建议的答复

中学生综评网 2025-08-10

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907号建议的答复

教基建议〔2021〕581号

  您提出的“关于把戏曲纳入美育中考可选科目的建议”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 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必须重视艺术教育,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。教育部高度重视加强艺术教育和美育考试评价工作,近年来,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着力提高中小学美育质量。

  一、关于加强美育教学

  目前,我国中小学均将艺术(或音乐、美术)作为必修课程,并把戏曲教育纳入艺术课程重要内容。《义务教育艺术(或音乐、美术)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设置了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,要求学生“学习简单的歌剧、音乐剧、京剧或其他戏剧、曲艺片段,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做出评价”。正在修订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课程分三个阶段:1—2年级以综合艺术为主,包括唱游•音乐和造型•美术,有机融入舞蹈、戏剧等;3—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,有机融入舞蹈、戏剧和影视;8—9年级并行开设音乐、美术、舞蹈、戏剧、影视5门课程,学生可基于自己的兴趣与需求选择学习。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(2017年版2020年修订)》设置戏剧表演模块,要求学生“乐于参与优秀戏剧作品的学习和表演实践,有计划、有选择地排演中国戏曲、中外歌剧、音乐剧、话剧等经典作品或片段,积累戏剧表演的感性经验”“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课本剧、校园剧、小品、小型音乐剧或其他小型戏剧的创编与表演”等。近年来,各地各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,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地方和校本戏曲课程,并通过举办艺术节、建立学生艺术社团等方式,积极开展戏曲教育活动,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戏曲素养。

  二、关于深化中考改革

  2016年,教育部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》(教基二〔2016〕4号)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提出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、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。《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把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》所设定的包括艺术(或体育、美术)在内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,并将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,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。同时,改革招生录取计分方式,要求各地结合实际,除语文、数学、外语和体育与健康科目外,根据文理兼顾、负担适度的原则,确定其他具体科目及数量,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。2020年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,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,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,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。截至2021年,共有24个省份全面推行中考改革,其他7个省份也在地市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。目前,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。如云南省要求音乐和美术分别按20分纳入中考录取计分科目,江苏省南通市和四川省绵阳市分别按10分(合计20分)、江苏省泰州市分别按5分(合计10分)纳入中考录取计分科目;山东省要求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以分数或等级呈现,记入学生中考成绩。

  三、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

  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、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,有利于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,有利于积极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。2014年,教育部印发了《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》(教基二〔2014〕11号)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从思想品德、学业水平、身心健康、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,并对完善评价程序和加强评价组织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,并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省(区、市)根据学生年龄特点,参照《意见》执行。《意见》特别指出,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、理解、鉴赏和表现的能力,重点是在音乐、美术、舞蹈、戏曲、影视、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,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。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,全国已有21个省份全面实施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,有24个省份实施了初中综合素质评价,并将评价档案作为高校和高中招生的重要参考。在中考招生方面,浙江嘉兴将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适度挂钩,在中考总成绩中占20分;湖南长沙对中考文化课成绩相同的考生,按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次序进行录取;山东潍坊中考成绩采取等级表达方式,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结果与文化科目等级结果同等对待。

  国家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,主要目的是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强美育师资配备、开足开齐美育课程,促进学生提高艺术素养、增强综合素质,不过度强化其招生选拔功能,避免应试化倾向。下一步,教育部将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和艺术人才成长规律,积极稳妥推进中考改革,推动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,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质量,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。

 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!

教育部

2021年10月11日

上一篇: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

下一篇: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038号建议的答复

咨询热线: 15842781290